39届世乒赛前,中国男队可以说是危机四伏,前有瑞典,后有南朝鲜,前途险峻。中国队后备力量空虚,新手打法陈旧不说,还缺乏比赛经验和信心。这次参加世乒赛的队员都是老面孔。江嘉良,陈龙灿,陈新华是当然的主力,藤毅也是对付南朝鲜和朝鲜不可缺少的。团体赛的最后一个名额,给了86年底在欧洲公开赛上初露峥容的另一名削球小将,王浩。在瑞典公开赛上,王浩以变化多端的削球战胜了小瓦。不过,这次参加单打比赛的人员没什么新人,令人失望的杨建华,上次世乒赛都没能入选的惠钧,和本是陪练,后来又去欧洲打球的许增才。
说起陪练,他们是当初中国队外战胜利的一个重要保证。这些球员奉命模仿外国著名球员,给自己主力队员做靶子。现在想起来,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不公。中国乒乓球能够百战百胜,这些无名英雄功不可没。陪练们当中,有少数后来成为主力的,比如说模仿日本打法的刁文元,32届就成了团体主力。据说郭跃华也干过一年的男帮女。没有成为主力的陪练里,最著名的应该是现在身在美国的成应华。他最早模仿的是匈牙利的盖尔盖伊,后来便是小瓦了。据说他还和真小瓦交过手,不过俺已无法证实这报道的真实程度了。俺还知道的模仿欧洲选手的陪练里还有一个狄真,另外一个就是许增才了。不知他是模仿谁的,反正是两面弧圈的欧式打法。本来,许增才已经离队到欧洲挣钱,不期在欧洲俱乐部联赛里大出风头,连克瑞典高手。国家队处于缺人之际,於是便急召他回国效力。不过许技术虽然不错,比赛经验明显不足,后来在关键时刻出了问题。
39届世乒团体赛,中国队再次中了两次大彩。南朝鲜虽然对付中国有点办法,这次39届,和后来40两届小组预赛都过不了欧洲关。这两次世乒赛,他们都和瑞典分在一组,都是先小负瑞典,然后一次负南斯拉夫,一次负苏联,均未能进入4强,更不用说给中国造成什么威胁了。这时的南朝鲜的金浣已经退居二线,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小将金泽洙,再加上刘南奎,金琦泽,安载亨,本来实力不俗,和瑞典大战也是9局才分高下。不过,他们对付欧洲球队显然不如中国有办法。
中国男队小组全胜,半决赛横扫南斯拉夫,决赛再碰瑞典。
39届决赛是中国斗智斗勇,胜之不武的又一例证。决赛之前,中国队用种种迹象表明,至少会排一名削球手出阵。就在比赛名单公布前几分钟,陈新华还在台子上练球,大摆迷魂阵,搞得瑞典忙中出错,比赛没开始就已经输了。双方决赛名单公布。对方都吃了一惊。中国没有启用削球手,瑞典队更是出乎意料,没有出小瓦,而是派出另一名老将,瑞典中唯一胜过陈新华,有对付削球经验的卡尔松。中国队排出的阵容则是,江嘉良头阵(打1,4,8位),藤义(2,6,9),陈龙灿(3,5,7)。瑞典的阵容是卡尔松(1,5,9),第一主力林德(2,4,7),佩尔森(3,6,8)。瑞典后来的解释是小瓦病了,患了感冒,但从小瓦单打的状态来看,不象是真的。估计瑞典认为中国会出派出两个削球手,而小瓦对付削球没把握,便让他做壁上观了。这一搞,瑞典队成了瑞典2队。决赛中,中国队不费吹灰之力,江嘉良首战告捷,藤毅搬倒林德,陈龙灿小胜佩尔森,江嘉良再胜林德,最后陈龙灿轻取卡尔松,一个干净利落的5-0,第4次蝉联男团冠军。除了江嘉良以外,其它3盘的比分都是2-0。
不过这次世乒赛,瑞典终於看到了的一线曙光。小瓦在后面的单打比赛里终於爆发,好像是先在1/8 决赛胜了惠钧,1/4决赛战胜了陈龙灿以后,杀入了4强。当时进入半决赛的有3名中国选手,江嘉良,陈新华和藤毅。其中藤毅刚在1/4决赛里面战胜了波兰名将格鲁巴。据说,和格鲁巴的比赛打过第3局以后,藤毅紧急跑去出恭,恢复比赛的时间到了,他还没回来,球队的人都惊出了一身汗。卸掉负担以后的藤毅趁热打铁,第4局三下五除二就把给格鲁巴收拾了,状态可以说是非常得好。半决赛,他碰到了小瓦,结果输得很惨,最后一局才拿到到9分。当时的架势,小瓦如入无人之境,长球短球都处理得恰到好处,整个比赛没有任何破绽,几乎到了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地步了。不过,下面的决赛里面,他还是自己成了佛。
这面男单告急,那边女单也出了问题。中国女队团体比赛虽然受到了南朝鲜的有力挑战,不过有惊无险,3-0解决了战斗。女单比赛,中国队出的第一个麻烦,是过早损失了焦志敏。她输给了匈牙利的一个名手。这次失利给焦志敏的运动生涯打下悲剧性的伏笔。后来的奥运乒乓赛,这个匈牙利女将打入前4,焦志敏不得不服从命令,让球给李惠芬,从而失去了唯一一次获得奥运女单金牌的机会。不过这是后话。这时候,中国的首要问题还是梁英子。这个韩国女人冲出了重重包围,在半决赛击败了她从未赢过的戴丽丽,闯入了决赛。中国方面,因为这场决赛,还闹出了一场让球与抗命的风波。
让球是中国乒乓球队的另一个传统。在中国乒乓史上,从李富荣让给庄则栋开始,这种例子屡见不鲜。当然,谁赢谁赢是教练和领导的决定,对的时候有,错的时候恐怕也不少。本来以为中国选手间的决赛就不让了,其实不然。后来何智丽事件暴光后,才发现就是很多自己人之间,与外人无关的比赛还是FIXED GAME。86亚运的女子单打比赛就是何智丽让给焦志敏的,后来的亚洲锦标赛,焦又让给了何。这样来看,队员间的让球恐怕是普遍现象了。不过,是不是所有的比赛都是这样,就不清楚了。
不论如何,当时梁英子勇不可挡。而中国当时在前4中占3席,一场半决赛是抗韩名将戴丽丽对梁英子,另一场是在小山大嫂和管建华间展开的。小山大嫂是刚刚接受了陈静的让球,才进入4强的。当时队里的决定是,管上,何下。中国教练组考虑到如果戴丽丽失手,在决赛里对付梁英子,管建华更有利。因为梁英子刚生过肝炎,体力有问题。以管建华的牛皮糖式的削球,无论如何也能把梁拖垮,赢的面会更大一些。再说,小山大嫂刚刚在亚运会上输给过梁英子,让人不放心。可这次,小山大嫂胆大包天,演出了一场抗命的好戏。比赛前,很多人说何不宣而战,胜之不武。其实有人回忆,比赛开始前,她告诉了一名国家队教练,这名教练听到消息,马上就告诉了李富荣。李主任紧急跑到场边,用上海话向何智丽喊了几次,要她服从命令。管建华是肯定蒙在鼓里的,比赛结束后就哭了。随后,梁英子力克戴丽丽,全队都搞得手忙脚乱。从下午半决赛比赛结束到晚上决赛,全队没一个人敢和小山大嫂说话。除了她自己的教练孙兰荪,也没谁向她布置过战术。
这边小山大嫂拒绝让球,另一边的另一场男单半决赛,陈新华却主动把枪交给了江嘉良。后来报道说,陈新华对战胜小瓦,没信心。
男女单打都是外战,这在当时的中国乒乓球来说,已经是很久都没发生的事了。有点乱了阵脚,一不留神,女双的金牌也丢给了梁英子和玄静和。俺没看到女双的实况转播,在女单决赛的时候,听到宋世雄说梁英子给南朝鲜挣回不少面子,俺还奇怪。Y说什么呢?不就进了个决赛吗?后来才明白过来。
没人觉得能赢的男双却爆了个不大不小的冷门。在决胜局落后两次赛点的情况下,陈龙灿和韦晴光反败为胜,夺回了中国队失去了两届的男双冠军。
最后的重台戏就是男女单打了。小山大嫂上场后很紧张,第一局一直落后,用解说的宋名嘴的话,“有点惊慌失措,一直不停地回头看自己的教练”。俺当时还奇怪,怎么这宋世雄对何智丽这么不客气。好在梁英子却是强弩之末了,她一连马不停蹄地打了5局单打的半决赛,3局双打的决赛,基本就靠一口气支撑。等小山大嫂稳定了情绪,连续正手强冲,不一会儿就把比分反超,拿下了第一局。后面两局,梁基本上就没怎么抵抗,小山大嫂终於如愿以偿。
男单的决赛是关键的最后一战。在赛前的较量里,江嘉良对小瓦战绩占绝对优势。除了一次无关痛痒的邀请赛,江还没有过败绩。不过,小瓦当时连过中国三关,挟连胜余威,很快便大幅度领先。江嘉良虽竭力反击,小瓦还是顺利拿下了第一局。江嘉良第二局拿出老法宝,压制小瓦反手,扳回一局。第3局,江嘉良发挥出色,发球,抢攻,接发球,相持球都发挥出了水平,21-11大胜对手。小瓦不甘心失败,第4局卷土重来,一个劲的发短球,放小球,不给江机会起板,并以20-16领先拿到了4个局点。这时,江嘉良再现英雄本色,他没有慌张,没有气馁,一分一分地顽强抵抗,把比分追成了20平。小瓦有点急了,放弃了原本很有效的既定战术,开始和嘉良拼长球。嘉良再度压住小瓦的反手,几经争夺,最后以24-22赢得了最后胜利。胜利过后,江嘉良先和小瓦握了手,目光呆滞地向观众抛了一个飞吻,走到自己的教练旁边,突然抱头痛哭,尽撒英雄泪水,不知多少在场的中国队员教练和电视机旁的观众都和他一起喜极而涕。这是一场英雄间的决斗,在那一晚,胜利属於这个真正的中国男子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