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中国职业拳击的编年史,根据国际数据体系,早在1902年的天津,中国就有了第一场有记载的职业拳击比赛。但由于历史原因,中国拳击运动的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直到1987年,中国才恢复业余拳击运动。
在中国拳击运动职业化的道路中,刘刚是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关键人物。作为中国恢复拳击运动首批运动员,刘刚拿过7次全国冠军,一枚亚运会铜牌,退役后转战职业拳击,成为国内首个打外国职业拳击的运动员。
为了将职业拳击带回中国,2003年,刘刚变卖家产、筹措资金,毅然回国,在昆明成立众威职业俱乐部,在国内一步步推广职业拳击,同时运作国际职业拳击比赛到中国举行。在他的大力推广下,中国大陆有了第一场真正有中国人参加的、新中国建立后的职业拳击比赛。
刘刚被誉为“中国唐·金”(唐·金,全球最成功、最有影响的职业拳击推广人,在全球成功地推广了500余场拳王争霸赛)“中国拳击推广第一人”,在他推广拳击的生涯中,培养出了中国第一位职业拳王熊朝忠以及第三个世界拳王徐灿。
之后,奥运冠军邹市明也进军职业拳击,明星拳手的培育,极大地刺激了中国职业拳击的发展。近几年,WBA、WBC、IBF、WBO四大职业拳击组织纷纷进入中国,开发中国这块巨大的职业拳击市场。
潜力无限的职业拳击市场
武术搏击在我国拥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庞大的受众基础。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对体育产业的大力扶持和资本的大量涌入下,中国的搏击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数据显示,中国约有3亿搏击及武术运动爱好者,经常关注武术赛事的电视观众占全国人口的19.9%,搏击运动拥有庞大的观众基础和变现渠道,凭借着无与伦比的观赏性和强大的市场号召力,搏击运动在国际体育市场上被誉为“钻石赛道”。
根据智研咨询的研究数据,近十年来,我国搏击产业发展势头明显,相关赛事不断增多,产业规模也越来越大。2010年我国搏击产业规模仅为75亿元,2018年则达到288亿元。与此同时,A级赛事总举办数从一年20场飙升到了一年200场以上,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国内搏击赛事达到了1582场。
搏击产业踏步向前的同时,中国职业拳击也在曲折中不断发展。“职业拳击发源于西方,中国对其精髓了解的并不特别透彻,所以无论在训练还是比赛中,都会遇到非常多的问题。”WBA中国机构秘书长黄晨告诉互联网+体育,与其他主流职业运动不同,职业拳击能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话题,但缺乏持久的关注度,同时也缺乏足够多的明星。
据他介绍,2003年至今,中国职业拳击的发展一直相对缓慢,直到去年徐灿拿到中国第三个世界冠军后,才迎来一次小小的爆发。
“疫情发生前,中国职业拳击市场的整体氛围还是挺好的,中国拳手获得了拳击世界冠军、UFC世界冠军,市场氛围一年比一年好。”作为“中国拳击推广第一人”,刘刚十分看好职业拳击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认为这是“中国离世界冠军最近的一个职业项目”。
行业起步晚,意味着中国职业拳击市场仍有广阔的空间亟需开发。而中国职业拳击若想驶入发展的快车道,首先要克服市场混乱问题,建立健康有序的竞赛规则和行业运营机制。WBA中国职业拳击规则的出台,无疑为中国职业拳击的发展点亮了指路明灯。
— 3 —
建立规则,乃有春天
“WBA中国职业拳击规则的发布,是中国职业拳击发展历程上可以称之为里程碑式的事件。”规则发布后,央视体育频道搏击专项主持人、解说员周英杰如是评价。
中国职业拳击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然而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却始终没有形成自己的规则,在比赛和赛事运营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面临无法可依的局面,对职业拳击的发展非常不利,有了这样的规则后,出现各类争端便能“有法可依”。
周英杰将WBA中国职业拳击规则比喻为中国职业拳击发展的“法典”,今后,面对任何纠纷都能根据规则照章处理,为中国职业拳击的健康快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当前,我国职业拳击行业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且缺乏统一的行业规则和运营机制,“假拳”“作秀”等闹剧不断。拳击赛事的审批、监管、运动员的选拔、身份核实、技术鉴定等各个环节都存在漏洞和不足,亟需制定严格的管理和审核机制,确保赛事的公平性,为赛事的良性发展提供制度支持。
令人颇为尴尬的是,长久以来,中国始终缺乏一本完整的职业拳击规则,即便在当下纷繁众多的组织裁判培训中,也没有正式完整的规则体系存在。直到今天,WBA中国职业拳击规则的颁布,才填补了这一历史空白。
“从我个人经历而言,以前我办赛的时候,很难找到对口组织来批准我办赛,因此只能零散举办赛事,缺乏系统和规模,究其原因就是没有一个职业的拳击组织来规范这些东西。”刘刚表示,规则出台后,全国想从事职业拳击运动的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都有了一种归属感,他们有组织了,组织在规范管理他们的同时,又给他们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最重要的一点是运动员的安全也有了保证,有了机构管理后,运动员必须体检合格后才能参赛。”刘刚补充道。
WBA中国职业拳击规则的制订虽然是WBA中国机构在参考国际规则的情况下,翻译和整理出来的,但绝非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而是参照中国职业拳击发展现状,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探索,加以完善、落地,并增加了新的内容。
“规则里面的大部分内容,都是2016年 WBA中国机构成立后一直遵循的内容,只是这一次我们将其整理汇总成全文,WBA世界拳击协会本身只具备认证而不具备管理的职能,但就中国职业拳击发展现状而言,如果只有认证没有管理的话,很多事情无法操作,我们规则的发布其实帮助中国职业拳击打造自己的管理机制。”黄晨解释道。
当然,因为国情限制问题,以及拳手、推广人、经纪人的数量质量达不到要求等原因,规则中的一些内容,如关于拳手的管理和经纪人、推广人执照的发行认定等,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规范并完全实行。但关于赛事运营、组织、医疗方面的规范,已经在WBA中国机构运营、以及协助运营的比赛中得到实施。
这也是到目前为止,WBA中国机构举办的比赛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并得到了诸多推广人认可,在4年内壮大存在的基础。目前,WBA中国机构规则2020版(草案)已经WBA中国机构执委会通过,将在明年1月年会上进行再讨论后颁布,成为中国职业拳击的第一部完整的成体系的规则。
规则的制定,对中国职业拳击长期以来面临的商业化运作问题也大有裨益。“规则对赛事举办方、经纪人等的相关经济利益方面的内容作出了硬性的约定和规定,这就大大降低了商业化运作的比赛出现纠纷的可能,规则的制订让所有跟经济有关的问题都能有据可查,有法可依。”周英杰说道。
此外,运营机制规范化后,市场也将恢复良性有序状态,为资本的涌入创造条件,资本的涌入势必再次促进中国职业拳击又一次活力迸发。
不久前体育总局等五部委发文加强搏击赛事管理,提到中国拳击协会等搏击类项目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要做好行业自律制度建设,及时修订协会章程,WBA中国职业拳击规则的发布,也顺应了这一要求。
在政府的支持和行业的不断自我完善下,中国职业拳击的春天即将到来。
点击“阅读全文”查看或下载WBA中国机构规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